藝術家林壽宇以藝術反映文明的演進,去除一切原始野性,追求純粹理性的表現。
從以濃淡不一的”白”層疊而成的畫作,到封筆之後的立體創作,他的藝術世界一直是極端理性而內斂的。
自1984年宣告繪畫已死,從此封筆後,林壽宇轉向立體創作,仍創作不輟。
如今,睽違四分之一個世紀後,林壽宇將首次舉辦個展,分享他多年來理性的追索。
邀請您,一起進入林壽宇的藝術世界。
開幕茶會
2009.06.06(六) 14:00
地點
XUE XUE WHITE GALLERY 學學白色空間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207號 學學大樓三樓
台灣畫壇現代主義代表性藝術家林壽宇,在睽違展覽場四分之一個世紀後,於學學文創展坊首度舉辦個展,展期自2009年6月6日展出至7月26日止。展出的37件作品,創作年代從20世紀跨入21世紀,包括1950至70年代的油畫,1984年的宣言式作品《封筆》,以及2009年全新創作的紙上及雕塑作品。
林壽宇(1933~)為霧峰林家後代,16歲時經香港赴英國,於倫敦綜合工藝學院研習建築與美術,1957年後專心以繪畫為業,1966年成為倫敦重量級的馬爾波羅畫廊(Marlborough New London Gallery)簽約畫家,在倫敦、羅馬、蘇黎世、布魯塞爾、科隆、法蘭克福等歐洲大城市舉辦個展十餘次,作品為包括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 Gallery)、義大利國立現代美術館、美國卡內基學會美術館等超過三十間國內外美術館收藏,與趙無極同為當時旅歐華人畫家中的佼佼者。
林壽宇認為藝術反映人類文明的演進,必須去除一切原始野性,追求純粹理性的表現。在他眼中,「野性是火車頭,把你往前推,但那是不能表現的東西,要把它壓制。」因此他的畫作極端嚴謹而內斂,儘管這未必是他內心世界與情感的反映。
追求純粹藝術語言的林壽宇曾說:「我聽音樂從不聽歌詞,只聽音樂和節奏。我看畫是純粹美術的觀點,一張畫的題材不會感動我,畫得好才感動我。每個畫家都有感情,但不是每個畫家都有美術,有感情的畫不是美術,如何表達才是美術。」
他以幾何形狀、線條與色塊構成的畫作,曾被形容為絕對主義、結構主義或極限主義風格,但與其冠以流派,不如說他的藝術反映的是一種「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現代美學,而他也自承受到首先提出 「少即是多」這句名言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影響,反對浮誇與裝飾,追求簡約明晰的外觀和蘊藉其中的豐富內涵。
林壽宇最為人知的是他以濃淡深淺不一的白層疊而成的「白色系列」畫作。西班牙畫家米羅曾親至林壽宇位於英國的畫室拜訪,在他的畫作前佇立良久,如是讚嘆:「在白色的天地裡,沒有人比得上你」。而一層乾了再上一層、層層疊疊的油彩能保持平均不龜裂,則反映了林壽宇在表現技法上精益求精的認真嚴謹。
旅英三十餘年、在歐洲畫壇卓然有成的林壽宇於80年代返回台灣,在龍門畫廊首度舉辦個展即以其白色系列引起矚目,一時獨領風騷,更於1984年以其《繪畫浮雕雙聯作》成為首位獲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的當代畫家。但也就在1984年,自覺已臻繪畫創作顛峰、「簡直無法落筆了」的林壽宇,又出人意料地於春之畫廊舉辦歸國後第二次個展時,宣告繪畫已死,從此封筆。
純粹、理性、簡約的追求到了極致,也難怪藝術家會興難以為繼之感。然而,擱下畫筆的林壽宇其實從未忘情藝術,只是從平面繪畫轉向其他媒材的紙上與立體作品,多年來持續創作不輟。此次展出的37件作品中,即包括2009年全新創作、以畫布、鋁、鐵、壓克力為媒材的紙上作品及雕塑。全新創作之外,此次展覽亦囊括林壽宇早期的半抽象風景畫與後期的抽象畫作,全面呈現了他的藝術發展歷程。
暌違多年的林壽宇,作品風格依舊是極端理性而內斂的,而對於自己的藝術,他也一如往昔,不喜多做言說。真的問起,他會拋出一句典出《莊子‧知北遊》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說罷微笑默然,讓人覺得難以再追問什麼,卻又若有所悟。 林壽宇的藝術世界裡有大美,等待被觀者發掘。邀請您進入林壽宇的藝術世界,分享他多年來理性追索的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