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藝術家的畫像
謝國鐘建築師
紐約及檀香山是黃文暉最喜歡的兩座城市。年輕時他在紐約求學,之後在檀香山定居工作。歷經職場十年,他又來到紐約成立工作室,追求他的藝術家之夢。再過九年,他又回到檀香山從事建築設計。在退休之後,他在紐約郊區蓋了一棟房子,並專注於純藝術創作。
他的生活大半是往返於這兩座城市之間。檀香山溫煦的、閒適自在的氛圍就像他外在給人的感覺,而紐約的快速變動及多樣風貌則激發他更自由不羈地創作。三十多年前在紐約工作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畫作並曾入選好幾個美術館的展覽。其中有幾幅自畫像卻幽默自嘲地勾勒出自己夾在建築設計及藝術創作間的窘境。一九八一年的紐約,對黃文暉而言肯定是相當煎熬的一年。
這一年他四十歲,一腳踩進了中年危機的地雷區。當夜深人靜時刻,他仍獨自一人挑燈趕畫那些著名建築師們委託的建築表現圖時,偶而轉頭望向窗外的城市燈火時,心境或許就跟一千多年前有志難伸的李白一樣,「拔劍四顧心茫然」吧!
在這四年之前,因為建築大師菲利浦‧強生(Philip Johnson)一封激勵的信,讓他毅然決然捨棄了檀香山一家中型建築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身分,帶著妻小飛到紐約,懷抱著的是一個依靠藝術創作在這個世界文藝首都闖出一番天地的夢想!他的謀生工具是他那洋溢個人風格筆觸的建築表現圖-純熟洗練的線條,巧妙的構圖,及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及景緻。他的表現圖受到許多一流建築師的激賞,包括大師級的菲利浦‧強生及貝聿銘,著名的紐約AT&T電信總部、匹茲堡的PPG大樓、華盛頓國家藝廊東廂等一流建築的表現圖都是他的精心傑作!
但畫得再好的表現圖仍只是為他人作嫁,彰顯出建築師的設計特色,而所謂的建築美感,往往只是不斷折衷妥協的結果。業主的品味,預算的限制及施工品質的良莠,都會讓建築師的理想打了折扣再折扣,甚至違背了初衷。
在純藝術的創作裡則幾乎不存在這些問題,但是知音難覓,要在這千萬人競逐的大都會裡掙得一席之地,要比想像中來得困難重重!在那幅一九八一年的自畫像,斜立的圖桌上開了一盞製圖燈,一圈圓光照亮他正在勾畫的建築表現圖上,另一張桌面擺了一疊建築圖,他正思索著該如何將那些缺乏生命的平面、立面及剖面圖,轉化成具有生命活力的建築空間場景。圖桌上架著平行尺、三角板,掛著電動橡皮擦,另一邊是比例尺……被這些製圖工具及建築圖包圍著的黃文暉一頭亂髮,滿臉倦容,戴著圓眼鏡,下巴佈滿鬍渣,身穿著T恤、短褲及球鞋,那一身邋遢,是因為趕圖已經許多天沒好好梳洗了。
在他身後的角落裡,並排著兩本書,一本是AIA Journal﹝美國建築協會期刊﹞,一本是ART NEWS﹝藝術新聞﹞,透露出他的內心糾葛及矛盾。在經濟上,他必須依賴製圖工具繪製嚴謹精準的透視圖來謀生;但在藝術的追求上,他卻必須拋棄那套透視圖學,用心靈之眼去看世界,並表現出屬於他的心靈圖像。紐約的人物及街景給予他養分,他畫了許多紐約的浮世繪。雨天的街頭,陰鬱的空氣裡,斑馬線及人行道上只看見一雙雙匆匆來往的腿與鞋,上半身被遮住了,腿與鞋之上綻放出一朵朵繽紛的雨傘之花;街角的小市集,燒臘店掛著一排排烤雞烤鴨,水果攤羅列著各種水果,再過去則是挨挨擠擠的魚,人行道上充滿著逛街的人,牽著狗拄著傘的人,挑著水果的人……
在紐約九年後,他又回到檀香山,在原本任職的建築師事務所擔任設計總監,但他還是持續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藝術創作。他喜歡畫夏威夷原住民波里尼西亞人,那些身材壯碩厚實,有著厚嘴唇的男男女女,宛如雕像般凝視著畫面,或是搖曳著腰肢跳草裙舞,就像他喜歡畫紐約街頭那些浮沈於大都會的凡夫俗子。
他也畫了許多音樂家及舞蹈表演者,其中有兩幅最令我印象深刻。一幅是夏威夷的烏克麗麗演奏者。膚色黝黑的土著男子,閉著眼,仰著頭,十指彈撥著烏克麗麗的四根弦,他張開巨大的嘴巴對著天空吟唱,渾然忘我。那是來自肺腑深處的聲音對著天地謳歌。
另一幅則是在紐約街頭,一名小提琴手站在一棵樹下演奏,是秋天吧,枯褐的葉片開始掉落了。他沒有譜架,樹幹上釘了幾張琴譜,腳邊打開的琴盒則是賞錢箱。不遠處的小吃攤站了幾名顧客,一旁的公園椅上坐了一對戴帽子的老夫婦,另一邊有兩個人邊聊著天,慢慢走過去了。匆忙的大都會裡只有一名中年男子停下腳步,反剪著手,專注地聆聽著他的演奏。雖然我們只能看見那提琴手的背影,但卻清晰地看見了他的孤獨,他的熱情,他的堅持及他的追求。他忘我地拉著琴弦,彷彿那是來自他靈魂深處的聲音,即便那微弱的琴音已被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即便再多的努力也只有寥寥幾個知音。
關於謝國鐘
1965年生,台灣彰化人,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喜愛建築及文學,以建築設計為職業,以旅行來享受生命及閱讀世界,以寫作來表達個人的觀察及體會。著有《隱藏》圖文故事集(方智出版社,2003年),《嬉遊城市光影間》建築及城市散文集(木馬出版社,2005年),《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建築專文合輯(木馬出版社,2005年),《當代建築第三人稱》談解構及簡約主義(商周出版社,2013年)。
謝國鐘建築師
紐約及檀香山是黃文暉最喜歡的兩座城市。年輕時他在紐約求學,之後在檀香山定居工作。歷經職場十年,他又來到紐約成立工作室,追求他的藝術家之夢。再過九年,他又回到檀香山從事建築設計。在退休之後,他在紐約郊區蓋了一棟房子,並專注於純藝術創作。
他的生活大半是往返於這兩座城市之間。檀香山溫煦的、閒適自在的氛圍就像他外在給人的感覺,而紐約的快速變動及多樣風貌則激發他更自由不羈地創作。三十多年前在紐約工作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畫作並曾入選好幾個美術館的展覽。其中有幾幅自畫像卻幽默自嘲地勾勒出自己夾在建築設計及藝術創作間的窘境。一九八一年的紐約,對黃文暉而言肯定是相當煎熬的一年。
這一年他四十歲,一腳踩進了中年危機的地雷區。當夜深人靜時刻,他仍獨自一人挑燈趕畫那些著名建築師們委託的建築表現圖時,偶而轉頭望向窗外的城市燈火時,心境或許就跟一千多年前有志難伸的李白一樣,「拔劍四顧心茫然」吧!
在這四年之前,因為建築大師菲利浦‧強生(Philip Johnson)一封激勵的信,讓他毅然決然捨棄了檀香山一家中型建築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身分,帶著妻小飛到紐約,懷抱著的是一個依靠藝術創作在這個世界文藝首都闖出一番天地的夢想!他的謀生工具是他那洋溢個人風格筆觸的建築表現圖-純熟洗練的線條,巧妙的構圖,及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及景緻。他的表現圖受到許多一流建築師的激賞,包括大師級的菲利浦‧強生及貝聿銘,著名的紐約AT&T電信總部、匹茲堡的PPG大樓、華盛頓國家藝廊東廂等一流建築的表現圖都是他的精心傑作!
但畫得再好的表現圖仍只是為他人作嫁,彰顯出建築師的設計特色,而所謂的建築美感,往往只是不斷折衷妥協的結果。業主的品味,預算的限制及施工品質的良莠,都會讓建築師的理想打了折扣再折扣,甚至違背了初衷。
在純藝術的創作裡則幾乎不存在這些問題,但是知音難覓,要在這千萬人競逐的大都會裡掙得一席之地,要比想像中來得困難重重!在那幅一九八一年的自畫像,斜立的圖桌上開了一盞製圖燈,一圈圓光照亮他正在勾畫的建築表現圖上,另一張桌面擺了一疊建築圖,他正思索著該如何將那些缺乏生命的平面、立面及剖面圖,轉化成具有生命活力的建築空間場景。圖桌上架著平行尺、三角板,掛著電動橡皮擦,另一邊是比例尺……被這些製圖工具及建築圖包圍著的黃文暉一頭亂髮,滿臉倦容,戴著圓眼鏡,下巴佈滿鬍渣,身穿著T恤、短褲及球鞋,那一身邋遢,是因為趕圖已經許多天沒好好梳洗了。
在他身後的角落裡,並排著兩本書,一本是AIA Journal﹝美國建築協會期刊﹞,一本是ART NEWS﹝藝術新聞﹞,透露出他的內心糾葛及矛盾。在經濟上,他必須依賴製圖工具繪製嚴謹精準的透視圖來謀生;但在藝術的追求上,他卻必須拋棄那套透視圖學,用心靈之眼去看世界,並表現出屬於他的心靈圖像。紐約的人物及街景給予他養分,他畫了許多紐約的浮世繪。雨天的街頭,陰鬱的空氣裡,斑馬線及人行道上只看見一雙雙匆匆來往的腿與鞋,上半身被遮住了,腿與鞋之上綻放出一朵朵繽紛的雨傘之花;街角的小市集,燒臘店掛著一排排烤雞烤鴨,水果攤羅列著各種水果,再過去則是挨挨擠擠的魚,人行道上充滿著逛街的人,牽著狗拄著傘的人,挑著水果的人……
在紐約九年後,他又回到檀香山,在原本任職的建築師事務所擔任設計總監,但他還是持續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藝術創作。他喜歡畫夏威夷原住民波里尼西亞人,那些身材壯碩厚實,有著厚嘴唇的男男女女,宛如雕像般凝視著畫面,或是搖曳著腰肢跳草裙舞,就像他喜歡畫紐約街頭那些浮沈於大都會的凡夫俗子。
他也畫了許多音樂家及舞蹈表演者,其中有兩幅最令我印象深刻。一幅是夏威夷的烏克麗麗演奏者。膚色黝黑的土著男子,閉著眼,仰著頭,十指彈撥著烏克麗麗的四根弦,他張開巨大的嘴巴對著天空吟唱,渾然忘我。那是來自肺腑深處的聲音對著天地謳歌。
另一幅則是在紐約街頭,一名小提琴手站在一棵樹下演奏,是秋天吧,枯褐的葉片開始掉落了。他沒有譜架,樹幹上釘了幾張琴譜,腳邊打開的琴盒則是賞錢箱。不遠處的小吃攤站了幾名顧客,一旁的公園椅上坐了一對戴帽子的老夫婦,另一邊有兩個人邊聊著天,慢慢走過去了。匆忙的大都會裡只有一名中年男子停下腳步,反剪著手,專注地聆聽著他的演奏。雖然我們只能看見那提琴手的背影,但卻清晰地看見了他的孤獨,他的熱情,他的堅持及他的追求。他忘我地拉著琴弦,彷彿那是來自他靈魂深處的聲音,即便那微弱的琴音已被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即便再多的努力也只有寥寥幾個知音。
關於謝國鐘
1965年生,台灣彰化人,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喜愛建築及文學,以建築設計為職業,以旅行來享受生命及閱讀世界,以寫作來表達個人的觀察及體會。著有《隱藏》圖文故事集(方智出版社,2003年),《嬉遊城市光影間》建築及城市散文集(木馬出版社,2005年),《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建築專文合輯(木馬出版社,2005年),《當代建築第三人稱》談解構及簡約主義(商周出版社,2013年)。